Alvitr_

“愿艺术之神也对你微笑。”
ff14,es,刀剑乱舞。

杂感1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前赤壁赋》

—感悟—

        苏轼豁达的一面,是有很多价值可以从中取用的。

        私心截取了这两段的原因是,前一段替我总结了写作的(一方面)意义,后一段替我描绘了想要拥有的友情。

        私以为艺术创作的特性是成本低廉,特别是文学。马克思的唯物论告诉我们,一切意识都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然而客观实在我们的脑子里重新组合的方式实在是太多样太丰富了,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深邃思想,以至于用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成了艺术。苏轼所谓的“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正是客观实在,“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说的是客观实在在反映到人脑的过程,而其所谓“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道出了客观实在在人脑当中的反映是没有限制的。在相对自由的今天,没有东西蒙住我们的眼睛,也没有人能够强奸我们的大脑。艺术创作生于自由,其无限的特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藏。我们所共同享有的既是享受清风明月的权利,更是将它们进行艺术处理再诉诸笔端的能力。在下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抓紧时间用脚步带动眼睛去看世间的各种美景,再将它们用文字表达出来。有了这些,其它的一切都可以不要。

        好吧,说全都不要是假的。我还想要“子”,想要“客有吹洞箫者”,想要可以丢着杯盘狼藉不管、一起“相与枕藉乎舟中”、忘却世俗与时间的知音。有人说苏轼文中的“客”其实并不存在,他只是“赋”这种文体中用来陪衬主人的炮灰。如果这样,那么苏轼的孤独,我无法想象。所幸,我拥有和我热烈谈论过长大以后隐居山林的思想浪漫的老友,也遇到过和我约定成年后一起环游欧洲的年轻女孩。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多少有点理想主义,我承认。我承认山中条件清苦布满蚊虫,不仅没有经济来源,还要接受周围所有人的不看好,甚至要面对自己的怀疑。我也承认和我定下约定的女孩子已经回到欧洲,与我之间的联系细若游丝。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珍惜她们的友情,珍惜这几位能够信任我、喜欢我到为我许下和梦想一样宏大誓愿的、天使般的女孩子。即使做不到断头刎颈,也适宜长久携手。

        哈哈,到底还是不能做到含蓄蕴藉啊,毕竟是我嘛。我发现自己谈论什么都离不开梦想。那么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不过清风明月,一叶扁舟,一套纸笔,一位至交。

        (是清光和三日月和修行道具啊(不是))

评论

热度(5)